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AG真人官方|让搬迁农民幸福路越走越宽广 访阿左旗嘉尔嘎勒赛汉镇党委书记陈军

发布时间:2025-10-17 11:22:52    次浏览

○本报记者魏强走进嘉尔嘎勒赛汉镇,只见房屋排列整齐,色调一致;街道平整干净,公共配套设施应有尽有;一条条纵横交错的街道把村与镇编织在一起,融为一体。如今的嘉尔嘎勒赛汉镇已是今非昔比。嘉尔嘎勒赛汉镇是牧民移居农业区。上世纪九十年代盟委制定“转移发展战略”,实施了“引黄入孪”工程,在孪井滩开发土地11万亩,全盟先后有30个苏木镇、80多个嘎查在这里转移贫困牧民1588户5456人,安置困难企业、国营农牧林场站下岗职工近1000人。由于经济基础差,经营粗放,信息闭塞,农业发展缓慢,农民生活水平一直较低。“自从‘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嘉尔嘎勒赛汉镇农村牧区面貌焕然一新,农牧民居住条件、生活环境显著改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干群关系更加密切。”近日,记者见到嘉尔嘎勒赛汉镇党委书记陈军,谈到发展变化,他格外兴奋,并围绕“十个全覆盖”工程后期完善管理、农牧业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致富等内容,谈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嘉尔嘎勒赛汉镇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过程中,统筹村镇一体化发展,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提升农牧区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截至目前,13个嘎查村“十个全覆盖”工程已全部完成。“为巩固建设成果,镇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基础设施维护和管理的长效机制。”陈军告诉记者,嘉尔嘎勒赛汉镇进一步建立完善嘎查便民连锁超市、卫生室、文化活动室的运行和服务管理机制;在垃圾收集与处置方面,采取“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的模式,集中处置农村牧区产生的生活垃圾,并以阿敦高勒嘎查为试点,家家户户配置了垃圾箱,下一步在所有嘎查推广;正在组建城市公用设施管理服务公司,切实保障绿化、亮化、硬化、集中供热等各项工程建得起、管得好、用的住,为“十个全覆盖”工程后续管理提供可靠保障。“完善农村牧区村规民约,提高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意识,是保持乡村美丽的根本。”陈军说,今后将通过宣传引导,使村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和公共设施;继续开展卫生文明嘎查村、文明户等创建评比活动,树立道德模范典型,弘扬新风正气,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推进美丽乡村和精神文明建设。谈到今后农牧产业发展,陈军介绍说,嘉尔嘎勒赛汉镇按照盟委提出“农业收缩、农村整合、农民集中”和“牧业适度发展、牧区合理布局、牧民兴业护边”的总体要求,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重点聚焦有机农业、高端畜牧业、特色沙产业、精品林果业、魅力乡村旅游业五大产业,打造支撑农牧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让农牧业强起来、农牧民富起来、农牧区美起来。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转变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为驱动力,以促进农牧产业融合发展,“种植+养殖+加工”循环发展,特色产业规模发展为突破口,引进农牧业龙头企业,有序流转土地进行规模化发展。大力挖掘培育具有带动作用的农产品经纪人和组织服务体系完善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增强农牧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严格土地管理,严禁新垦私扩耕地,实施定额供水,推动农业节水,优化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引导农牧民以水定地、以效益选作物,优化农业布局。重点推动温室大棚、人工沙葱、节水谷子、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以及优质牧草、枸杞、枣树等林果业示范试种。适度控制草原畜牧业,着力推进草原畜牧业向舍饲养殖业转变,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结构协调发展,实现种养循环、农牧结合。根据实际,研究制定农业节水、扶持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政策及资金补贴办法,建立农牧业产业发展奖励基金,对创建达标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进行“以奖代补”等财政资金扶持。通过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牧户”利益联结机制,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实现政府、企业、合作社、农牧民抱团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抓好农业发展的同时,嘉尔嘎勒赛汉镇将加强草原和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陈军说,将进一步完善草原确权承包和加强基本草原保护制度,严格落实禁牧、基本草原保护等各项措施,加快建设发展持续、生态安全的草原特色现代畜牧业。推进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改革,通过用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做好牧民转移转产,让生态有所改善,引导农牧区产业实现良性发展。加强草原执法监督,采取有效措施,严厉打击偷牧超牧,非法开垦草原、偷挖盗采草原野生动植物等各类破坏草原违法行为,进一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